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10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594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小鼠胚胎成骨细胞
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是骨骼发育与骨稳态调控研究的关键细胞模型,取自小鼠胚胎期(通常为孕 15-18 天)的四肢长骨或颅骨等骨骼组织,作为成骨细胞分化的 “起始阶段细胞",保留着向成熟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核心潜能,同时能反映胚胎期骨骼发育的分子特征,为解析骨发育机制、研究骨代谢疾病及筛选骨再生药物提供了理想的体外实验载体。
从细胞来源与生物学定位来看,其分离需依托胚胎骨骼组织的特异性处理:先获取胚胎后剥离四肢长骨(如股骨、胫骨)或颅骨,去除骨外结缔组织与骨髓成分,再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将骨组织分散为单细胞悬液;随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免疫磁珠分选技术(针对成骨前体细胞表面标志物,如 CD29、CD44)纯化细胞,最终获得高纯度的原代细胞。在生物学定位上,这类细胞处于成骨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介于间充质干细胞与成熟成骨细胞之间 —— 既保留间充质干细胞的部分增殖特性,又已启动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如 Runx2、Osx)的表达,可在特定诱导条件下逐步分化为分泌骨基质的成熟成骨细胞,是胚胎期骨骼矿化与骨组织形成的核心参与者。
在细胞形态与分化特征方面,其形态随培养阶段与分化状态动态变化。未诱导分化时,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胞质透明,细胞核呈椭圆形且位于细胞中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散在或局部聚集分布;当加入含抗坏血酸的成骨诱导液后,细胞逐渐向成骨方向分化,形态转为立方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出现大量颗粒状物质(骨基质前体成分),随后细胞会分泌 Ⅰ 型胶原蛋白等骨基质成分,逐渐形成矿化结节 —— 这是成骨分化成熟的关键标志,通过茜素红染色可清晰观察到橘红色的矿化结节,直观反映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此外,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x、OCN)的表达水平会逐步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也会显著增强,这些分子指标可作为评估细胞成骨分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体外培养条件方面,其培养需兼顾增殖需求与分化潜能维持?;∨嘌S?α-MEM 或 DMEM,添加 10%-15% 胎牛血清以提供生长必需的营养因子(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若需维持细胞的未分化状态以保留增殖能力,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若需诱导成骨分化,则需更换为成骨诱导培养基,且培养环境需维持 37℃恒温、5% CO?的气体平衡,培养基 pH 稳定在 7.2-7.4 之间。细胞贴壁生长后,需每 2-3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当细胞密度达到 70%-80% 汇合度时进行传代,传代比例控制在 1:2-1:3,避免密度过高导致细胞过早分化,影响后续实验效果。
在科研应用价值上,其是骨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工具。在骨发育机制研究中,可用于探究胚胎期骨骼形成过程中关键基因(如 Runx2、BMP 家族基因)的调控作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敲除或过表达特定基因,观察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的变化,解析骨发育的分子网络;在骨代谢疾病研究领域,可构建骨质疏松、骨硬化症等疾病的体外模型 —— 例如通过模拟疾病相关基因突变或添加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 TNF-α),观察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异常变化,揭示疾病发病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在骨再生药物筛选方面,可将候选药物加入成骨诱导体系,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数量及成骨基因表达水平,评估药物对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为开发治疗骨缺损、骨质疏松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此外,还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与生物支架材料(如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支架)复合培养,构建体外骨组织模型,探索骨缺损修复的新策略,为骨再生医学的临床转化提供支持。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