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23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612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RL95-2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
RL95-2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是妇科肿瘤研究领域的经典细胞模型,源自 65 岁女性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经原代分离、体外培养与克隆筛选建立。作为保留子宫内膜腺癌核心生物学特征的细胞系,它不仅具备上皮样肿瘤细胞的形态与恶性增殖特性,更因稳定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且能对激素信号产生应答,成为研究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激素调控网络及抗肿瘤药物筛选的理想工具,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学基础研究、内分泌治疗策略优化及药物研发等领域。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RL95-2 细胞呈现鲜明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形态与功能特征。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呈多边形或立方形的上皮样形态,贴壁生长时排列紧密且具有一定极性,部分区域形成腺样结构(模拟体内子宫内膜腺体形态),体现腺癌的组织学特征;胞质丰富,偶见细小分泌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分布不均,核仁明显(多为 1-2 个),偶见双核细胞,核异型性程度符合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的病理特征。功能层面,该细胞的核心优势在于两大关键属性:一是激素应答能力,细胞表面高表达 ERα、PR,在雌激素(如 17β- 雌二醇)刺激下可加速增殖,在孕激素(如孕酮)作用下则增殖受抑,wan美复现临床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的激素调控特征;二是分泌功能,能合成并分泌黏蛋白(如 MUC1)、细胞因子(如 IL-6、VEGF),其中黏蛋白的分泌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免疫逃逸相关,细胞因子则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为研究肿瘤进展机制提供依据。生长特性上,RL95-2 细胞为贴壁依赖性生长,最适培养条件为 37℃、5% CO?恒温恒湿环境,pH 维持在 7.2-7.4;增殖速率中等,倍增时间约为 50-72 小时,对数生长期细胞密度可达 2×10?-4×10?个 /cm2,且具有轻度接触抑制特性,当细胞融合度达到 85% 以上时需及时传代,避免细胞堆积导致功能退化。
在培养操作与质量控制层面,RL95-2 细胞的培养需重点关注 “维持激素受体表达与激素应答能力",避免因培养条件不当导致细胞表型漂移。培养基选择上,常规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混合培养基(比例 1:1),血清需经过支原体检测与激素含量筛查(选择低激素水平血清),防止外源性激素干扰细胞的激素应答实验;若需开展激素调控相关研究,需使用无酚红、去激素血清的培养基,并添加胰岛素(5μg/mL)、转铁蛋白(5μg/mL)维持细胞代谢,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培养操作时,需使用经胶原 IV 包被的培养皿,增强细胞贴壁能力与腺样结构形成效率,避免因贴壁不良导致细胞形态异常;传代流程需精准控制:先用无菌 PBS 缓冲液轻柔冲洗细胞表面 2-3 次,去除残留培养基,加入 0.25% 的细胞消化液(含 EDTA),37℃孵育 4-6 分钟,待细胞边缘收缩、间隙增大但未wan全脱落时,立即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用移液器轻柔吹打形成单细胞悬液(避免过度吹打破坏腺样结构),按 1:2-1:3 的比例接种至新培养皿,24-48 小时内即可完成贴壁与增殖启动。质量控制方面,需定期开展多维度检测:通过台盼蓝染色确保细胞活力≥85%;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或流式细胞术验证 ERα、PR 阳性表达率(需≥80%),确认激素受体表达稳定;通过 CCK-8 法检测细胞在雌激素 / 孕激素处理后的增殖变化,验证激素应答能力;若用于分泌功能研究,还需通过 ELISA 检测黏蛋白或细胞因子分泌量,确保细胞功能符合实验要求。
在科研应用领域,RL95-2 细胞凭借 “激素应答稳定 + 功能贴近临床" 的优势,在多个子宫内膜癌研究方向中发挥核心作用。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研究是其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 科研人员可通过调控激素信号(如添加雌激素、抗雌激素药物他mo昔芬),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如 PI3K/Akt、MAPK 通路)的活性变化,解析激素驱动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例如,通过基因沉默技术敲低 ERα 后,检测细胞增殖速率与下游靶基因(如 Cyclin D1)的表达变化,明确 ERα 在肿瘤增殖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本质提供理论基础。内分泌治疗药物筛选与机制研究方面,RL95-2 细胞是评估药物疗效的关键工具 —— 在新型抗雌激素药物、孕激素类药物研发中,可通过体外梯度给药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率及激素受体表达变化,筛选有效药物;同时,可利用该细胞构建内分泌治疗耐药模型(如长期低剂量雌激素诱导),对比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基因表达差异(如 ERβ 上调、PI3K 通路激活),解析耐药机制,为开发耐药逆转策略提供实验依据。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研究中,RL95-2 细胞可用于模拟癌细胞与微环境细胞的 “交叉对话"—— 通过构建 Transwell 共培养体系(上室为 RL95-2 细胞,下室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免疫细胞),观察微环境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 IL-1β、TGF-β)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及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明确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与治疗抵抗中的作用,为靶向微环境的联合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此外,该细胞还可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志物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细胞分泌的蛋白或表面表达的分子,筛选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如特定黏蛋白亚型),助力临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
不过,使用 RL95-2 细胞需注意其局限性。该细胞系仅代表激素依赖性、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亚型,无法模拟激素受体阴性、低分化或浆液性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不同亚型时需搭配对应细胞系(如 KLE 细胞代表激素非依赖性亚型)补充验证。作为单一细胞系,它无法wan全体现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异质性(如患者间基因突变谱、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差异),实验结果需结合临床肿瘤样本(如组织芯片)进一步验证。此外,长期传代(超过 40 代)可能导致细胞激素受体表达下降(如 ERα 阳性率降低)或激素应答能力减弱,需定期冻存早期传代细胞(如 P5-P10 代),并在实验前通过激素受体检测与功能验证,确保细胞特性稳定,避免因细胞表型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