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型号:ELISA?
更新时间:2025-10-28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554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NS-1骨髓瘤细胞
NS-1骨髓瘤细胞(全称为 P3/NSI/1-Ag4-1 骨髓瘤细胞)是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制备领域的经典工具细胞,源自 BALB/c 小鼠骨髓瘤组织,由 P3X63Ag8 细胞经克隆筛选衍生而来。该细胞因独特的基因缺陷与功能特性,解决了单克隆抗体制备中 “自身抗体干扰" 与 “杂交瘤细胞筛选" 两大关键问题,成为全球科研机构开展抗体研发、免疫实验的核心细胞模型,其稳定的生物学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
一、核心生物学特性
(一)来源与基因缺陷特征
NS-1 细胞源于 BALB/c 小鼠的骨髓瘤组织,是 P3X63Ag8 细胞的子代克隆株。其核心基因缺陷为缺失 HGPRT,这一缺陷使其无法利用补救途径合成嘌呤与嘧啶,在含次黄piao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的 HAT 培养基中难以存活,而与 B 淋巴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可借助 B 细胞的 HGPRT 正常代谢,从而实现特异性筛选,这一特性是杂交瘤技术的关键理论基础。同时,细胞内源性免疫球蛋白(Ig)重链与轻链基因表达wan全沉默,无自身抗体分泌,彻di避免了后续单克隆抗体检测中的干扰,显著提升抗体筛选的准确性与效率。
(二)形态与生长特性
体外培养时,NS-1 细胞呈典型悬浮生长状态,无贴壁倾向,少数细胞因培养条件波动可能短暂聚集(直径通常不超过 5 个细胞),但无贴壁增殖活性。细胞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 10-15μm,胞质透明洁净,无明显颗粒或空泡,细胞核居中且圆润,核仁清晰可见(1-2 个),染色质呈疏松网状,分裂象频繁,符合恶性浆细胞的增殖特征。
细胞增殖能力稳定,倍增时间约 24-30 小时,传代 50 代以内可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与基因缺陷特性。培养过程中,细胞密度需严格控制在 1×10?-1×10? cells/mL,密度过高(超过 1.5×10? cells/mL)易因营养竞争、代谢废物堆积引发大规模凋亡;密度低于 5×10? cells/mL 时,增殖速率会显著下降,需通过规律传代(每 24-36 小时一次)维持最佳密度区间。
(三)分子表型与功能优势
分子层面,NS-1 细胞呈现与杂交瘤技术高度适配的表型特征:一是表面仅表达 MHCⅠ 类分子(H-2d 基因型),不表达 MHCⅡ 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 CD40、CD80,这种表型使其在与 B 细胞融合时,不会因过度激活免疫反应影响杂交瘤细胞的形成与存活;二是表面黏附分子(如 ICAM-1)表达水平适宜,与免疫小鼠脾脏 B 细胞融合时,融合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骨髓瘤细胞株,常规条件下融合效率可达 10??-10?3,满足大规模单克隆抗体制备需求;三是细胞对血清依赖性较低,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基中即可稳定生长,降低了培养成本,同时便于后续抗体纯化(减少血清蛋白对抗体分离的干扰)。
二、体外培养与操作规范
(一)基础培养体系配置
NS-1 细胞对培养条件要求温和,常规采用悬浮细胞培养方案,核心是维持其基因缺陷与无抗体分泌特性:
培养基选择:优先使用 RPMI-1640 培养基,需添加 25mM HEPES 缓冲液与 1mM 丙酮酸钠,前者维持培养基 pH 稳定(避免 pH 波动影响细胞活性),后者为细胞提供额外能量来源,缺失丙酮酸钠会导致细胞增殖速率下降 30% 以上;
血清添加:需加入 10% 胎牛血清(无需严格筛选批次,白蛋白含量≥30g/L 即可满足需求),同时添加 1% 抗菌试剂(如青mei素 - 链mei素混合液)预防细菌污染,无需额外添加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方式维持正常增殖;
培养环境:温度控制在 37℃±0.5℃,CO?浓度维持 5%±0.2%,湿度保持 95%±2%,pH 稳定在 7.2-7.4,渗透压 280-320mOsm/kg。建议使用透气盖培养瓶或摇瓶培养(转速 50-80rpm),确保气体充分交换,避免细胞因缺氧出现胞质颗粒增多、细胞核固缩等异常形态。
(二)传代与密度监测
传代时机:当细胞密度达到 8×10?-1×10? cells/mL 时需及时传代(通常每 24-36 小时一次),避免密度过高引发凋亡。传代比例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常规培养按 1:4-1:6 稀释,大规模扩增用于融合实验时可按 1:2-1:3 稀释,以快速获得足量对数生长期细胞(融合实验需选择活力≥95% 的对数期细胞)。
传代步骤:
轻柔颠倒培养瓶 5-8 次,使细胞均匀悬浮,避免细胞沉淀导致取样不均;
吸取定量细胞悬液加入含新鲜培养基的培养瓶,用移液器缓慢吹打 3-4 次(力度适中,避免产生气泡破坏细胞膜);
补充培养基至适宜体积,直接放入培养箱,无需其他处理,操作简便高效。
密度监测:每日用台盼蓝染色法计数,通过血球计数板或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密度与活力,确保细胞活力维持在 90% 以上。若活力低于 80%,需立即更换早期传代冻存细胞(如第 10-20 代细胞),避免因细胞老化影响融合效率或抗体分泌稳定性。
(三)冻存与复苏操作
冻存准备:选择对数生长期、活力≥95% 的细胞,冻存液按 “10% DMSO+20% 胎牛血清 + 70% RPMI-1640 培养基" 配制,全程在冰浴中操作,DMSO 缓慢滴加并不断轻柔混匀,防止温度骤降损伤细胞(DMSO 在低温下易对细胞膜产生毒性,需控制添加速度)。
冻存流程:离心收集细胞(1000×g,5 分钟),弃上清后用预冷冻存液重悬,调整浓度为 8×10?-1×10? cells/mL,分装至冻存管(每管 1mL);采用程序降温法:4℃静置 30 分钟→-20℃放置 1 小时→-80℃冷藏 12 小时→转入液氮长期保存(液氮温度需稳定在 - 196℃以下,避免温度波动影响细胞活性)。
复苏操作:从液氮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 37℃水浴快速解冻(40-60 秒内融化),避免 DMSO 长时间接触细胞产生毒性;将细胞悬液缓慢加入 10 倍体积预热的新鲜培养基,轻轻混匀后离心(1000×g,5 分钟)去除 DMSO,用新鲜培养基重悬后接种至培养瓶。复苏 12 小时内可见少量细胞碎片,无需处理;24 小时后细胞可恢复正常增殖,若碎片比例超过 10%,需离心更换培养基并补充 2% 额外血清,促进细胞恢复。
三、关键研究应用场景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核心应用)
NS-1 细胞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 “黄金融合伴侣",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免疫与细胞制备:用目标抗原(如蛋白、多肽、病毒颗粒)免疫 BALB/c 小鼠,末次免疫后 3 天取脾脏,研磨成单细胞悬液,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 B 淋巴细胞(纯度需达 90% 以上),提升融合效率;
细胞融合:将纯化 B 细胞与对数生长期的 NS-1 细胞按 8:1-12:1 比例混合,加入 50% 聚乙二醇(PEG,分子量 1500)诱导融合,融合时间控制在 90-120 秒(PEG 毒性较强,需严格控制作用时间),随后用无血清培养基逐步稀释 PEG,终止融合反应;
筛选与克?。喝诤虾笙赴又种?96 孔板,用 HAT 培养基培养,5-7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去除未融合的 NS-1 细胞与死亡细胞);10-14 天后通过 ELISA、Western blot 或免疫荧光筛选特异性抗体阳性孔,对阳性孔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 3 次,最终获得可稳定分泌抗体 6 个月以上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这些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可用于诊断试剂研发、蛋白功能研究、疾病治疗等领域。
(二)抗体工程研究
凭借无内源性抗体分泌的特性,NS-1 细胞是基因工程抗体表达的理想载体:
重组抗体表达:将噬菌体抗体库筛选获得的抗体基因(如单链抗体 scFv、抗原结合片段 Fab)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含抗性基因与信号肽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或电穿孔技术导入 NS-1 细胞,利用抗性筛?。ㄈ?G418 筛?。┗竦梦榷ū泶锵赴?;
抗体优化与验证:对抗体基因进行突变(如亲和力成熟、人源化改造)后,转染 NS-1 细胞并评估改造后抗体的结合活性(ELISA 检测 KD 值)、亲和力(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及稳定性(热稳定性与 pH 稳定性检测),为治疗性抗体研发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同时可利用 NS-1 细胞的悬浮生长特性进行大规模培养,通过蛋白 A/G 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重组抗体。
(三)免疫相关实验对照
在免疫实验中,NS-1 细胞可作为 “无抗体背景" 对照,消除自身抗体干扰,提升实验准确性:
抗体检测对照:在 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抗体检测实验中,以 NS-1 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阴性对照,对比分析待检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信号,排除非特异性结合或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免疫功能研究对照:在评估药物、细胞因子(如 IL-4、IFN-γ)对 B 细胞抗体分泌的影响时,将 NS-1 细胞作为对照,明确实验因素对特异性抗体分泌的调控作用,避免因细胞自身抗体分泌导致的结果误判,例如在研究免疫抑制剂对抗体产生的抑制效果时,NS-1 细胞可排除 “抑制剂直接杀伤细胞" 与 “抑制抗体合成" 两种机制的干扰,精准反映药物对抗体分泌的调控作用。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