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15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417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大鼠心肌细胞
大鼠心肌细胞是从健康大鼠心脏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的心肌细胞类型,凭借与人类心肌细胞结构功能高度相似、易体外模拟心脏微环境、具备完整收缩与电生理功能等优势,成为研究心脏生理调节、心肌收缩机制及心血管疾?。ㄈ缧募」K?、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的核心模型细胞,在心血管医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应用技术成熟且研究成果对临床转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细胞来源与分离培养来看,这类来源于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原始组织多取自新生或幼年健康大鼠(常用 SD 大鼠、Wistar 大鼠)的心室肌 —— 该阶段心肌细胞尚未wan全成熟,具备一定增殖能力且更易分离存活。心肌细胞主要分为工作心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与自律性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其中工作心肌细胞是实现心脏收缩功能的核心细胞。分离过程需先去除心脏外膜的脂肪与结缔组zhi,剪取心室肌组织并剪碎为小块,通过yi酶或胶原酶分步消化法分散为单细胞悬液,随后利用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等杂细胞(成纤维细胞贴壁速度快于心肌细胞),最终可获得纯度超过 90% 的工作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约 24-48 小时可贴壁生长,贴壁后呈现典型的杆状或梭形,部分细胞可形成同步收缩的细胞群落;需注意的是,成年该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体外培养时增殖能力极弱,通常以原代培养为主,若需长期使用,可通过永生化技术构建细胞系(如该细胞系 H9c2),进一步降低实验重复性成本。
在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方面,这类来源于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呈现典型的心肌组织特征与功能特异性。显微镜下观察,工作心肌细胞呈长杆状,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肌原纤维 —— 肌原纤维由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构成,是实现心肌收缩的核心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暗交替的横纹;细胞间通过闰盘结构连接,闰盘由缝隙连接、黏附连接组成,既能保证细胞间机械连接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电信号快速传导,确保心肌细胞同步收缩。生物学特性上,这类细胞具备完整的收缩功能与电生理特性:通过肌原纤维的 “肌丝滑行" 实现收缩,收缩过程受钙离子调控(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触发肌浆网释放钙离子,激活肌丝相互作用);同时,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如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传播引发心肌细胞节律性收缩。培养条件上,这类细胞适合在含 10%-15%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培养基(添加葡萄糖、胰岛素、转铁蛋白等营养因子)中生长,于 37℃、5% CO?培养箱内培养,虽成年细胞增殖能力弱,但原代细胞可维持收缩功能 3-7 天,永生化细胞系则可稳定传代,传代过程中核型(多数保持大鼠正常二倍体核型)与收缩、电生理功能稳定,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在生理功能与疾病关联方面,这类来源于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是维持心脏功能稳态的核心细胞,其功能异常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生理状态下,工作心肌细胞通过同步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泵入血管,为全身组织器官供血;自律性心肌细胞通过自主产生动作电位,维持心脏节律性跳动(如窦房结细胞为心脏正常起搏点,控制心跳频率)。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会引发心脏功能障碍:例如在心肌梗死中,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坏死区域心肌收缩功能丧失,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在心律失常中,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如钠通道活性降低、钾通道活性增强),导致动作电位传导异常,出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在心肌病中,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变性或坏死,心肌结构重塑,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下降。
在心血管医学研究应用中,这类来源于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的应用场景覆盖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多个关键方向。在基础研究中,它是解析心脏生理机制与疾病病理过程的核心工具:科研人员可通过体外检测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及动作电位变化,研究钙离子调控、离子通道功能对心肌收缩的影响;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敲除或过表达关键基因(如心肌肌钙蛋白基因、离子通道基因),可明确基因对心肌功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在疾病模型构建中,这类细胞可用于模拟心血管疾?。豪缤ü逋饽D馊毖毖趸肪?,构建心肌梗死细胞模型,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变化;或通过添加高浓度肾上腺素,构建心肌肥大模型,研究心肌细胞体积增大与功能异?;?。在药物研发中,这类细胞是筛选心血管药物的重要平台:针对心律失常,可检测候选药物对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作用,评估药物对动作电位的矫正效果;针对心力衰竭,可评估药物对心肌收缩幅度、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药物对心肌细胞活性、电生理功能的影响,评估药物的心脏毒性风险(如 QT 间期延长风险),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从科研价值与学科发展来看,这类来源于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研究进步,且为人类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芯恐校哉饫嘞赴P偷难芯砍晒?,助力科学家阐明了心肌收缩的 “肌丝滑行理论"、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调控路径,为理解人类心脏生理功能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 例如通过该细胞研究发现的 β 受体激动剂对心肌收缩的增强作用,已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药物靶点依据。临床转化方面,基于这类细胞的药物筛选结果,已推动多款心血管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功能,恢复正常心跳节律;心肌?;ひ┪锿ü种菩募∠赴蛲觯跚嵝募」K浪鹕?。此外,随着 3D 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将这类细胞与心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构建 “3D 心肌类器官",可更真实模拟体内心脏结构与微环境,进一步提升实验结果的临床相关性,为精准研究心血管疾病、个性化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综上所述,这类来源于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以工作心肌细胞为核心)凭借与人类心肌细胞的高度同源性、完整的收缩与电生理功能及便捷的研究操作,成为心血管医学领域的 “核心模型细胞"。其在心脏生理研究、疾病机制解析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既服务于基础科研突破,又推动了人类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对保障心血管系统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