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14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295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人胚肾二倍体细胞
人胚肾二倍体细胞是从胚胎发育阶段(通常为孕 10-16 周)的肾脏组织中分离获得的、保留正常二倍体核型的未成熟细胞群体,主要来源于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祖细胞与肾间质祖细胞,因遗传背景稳定且能模拟肾脏生理功能,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病毒学研究、疫苗制备及药品安全性评价的核心标准细胞。这类细胞在形态上呈现混合特征:上皮祖细胞亚型呈多边形或立方状,贴壁培养时紧密排列形成上皮样群落,细胞边界清晰,胞质中可见线粒体富集区域;间质祖细胞亚型则呈梭形,呈放射状贴壁生长,胞质均匀,细胞核呈椭圆形且位于细胞中央。两类细胞均保留正常的人类二倍体核型(2n=46),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观察到典型的同源染色体配对,无染色体缺失、重复或易位等异常,这种遗传稳定性是其作为标准细胞的关键前提。
从细胞分离与纯化流程来看,胚胎肾二倍体细胞的获取需严格控制以维持核型稳定:首先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胚胎肾脏,去除肾周脂肪与结缔组织后,将肾实质剪碎为 1-2mm3 的组织块,用胶原酶 Ⅳ 型与 EDTA 混合液在 37℃温和孵育 25-35 分钟,避免过度酶解导致细胞损伤;随后通过离心收集单细胞悬液,用含 15%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培养基重悬,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贴壁生长后,通过差速贴壁法分离上皮与间质亚型 —— 上皮细胞贴壁速度较快(2-4 小时),间质细胞贴壁较慢(6-8 小时),分别收集后进一步纯化;最后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核型正常的细胞群体,确保后续培养过程中核型稳定性,通常原代培养的细胞可稳定传代 8-12 代,超过 12 代后易出现核型异常与增殖能力下降。
在核心生物学特性方面,这类细胞的优势集中体现在 “遗传稳定性"“生理功能模拟性" 与 “有限增殖性" 三大维度。遗传稳定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征 —— 相较于永生化细胞系(如 HEK293 细胞),这类细胞无病毒转化或基因突变导致的核型改变,基因表达模式更接近体内正常肾脏细胞,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更高,尤其适合作为药品安全性评价的标准细胞;生理功能模拟性体现在其能重现肾脏的基础功能:上皮亚型细胞可形成极性结构,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钠钾泵(Na?/K?-ATP 酶)等肾脏特异性蛋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间质亚型细胞则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可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 Ⅳ 型),模拟肾脏间质的支持功能;有限增殖性则表现为传代过程中增殖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进入衰老期,这种特性虽限制了大规模培养,但也避免了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的遗传漂变,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体外培养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核型维持与细胞活性保护:基础培养基选用含 15%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混合培养基,添加谷an酰胺(2mmol/L)维持细胞代谢,添加非必需氨基酸(1%)增强细胞活力,避免使用可能诱导细胞转化的成分;培养环境严格控制在 37℃恒温、5% CO?浓度、95% 以上湿度,每 2-3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防止代谢废物堆积影响核型稳定;传代时使用低浓度yi酶(0.05% yi酶 - EDTA),消化时间控制在 1-2 分钟内,避免过度消化损伤细胞;定期(每 3-5 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支原体检测,确保细胞无核型异常与微生物污染,一旦发现核型异常需立即终止使用。
在科研与产业应用价值上,这类细胞的应用场景具有明确的标准性与必要性:病毒学研究领域,是病毒分离与鉴定的理想细胞 —— 因其对多种人类病毒(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敏感性,可用于临床样本中病毒的分离培养,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判断病毒存在,为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疫苗制备领域,是灭活疫苗生产的关键细胞基质 —— 例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生产中,利用这类细胞大规模培养病毒,再经灭活处理制备疫苗,因细胞遗传稳定,可避免疫苗中引入外源致病因子,保障疫苗安全性;药品安全性评价领域,是药物肾毒性检测的标准模型 —— 通过检测药物对细胞活性、肾功能相关蛋白(如 AQP1)表达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影响,评估药物对肾脏的潜在毒性,尤其在新药临床试验前的安全性评估中,这类细胞的检测结果是药品审批的重要依据;此外,在遗传学研究领域,因其保留正常二倍体核型,也可用于肾脏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特定基因修饰的细胞模型,解析基因在肾脏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