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23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487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RBL-2H3大鼠嗜碱细胞性白血病细胞
RBL-2H3大鼠嗜碱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是过敏反应机制研究与抗敏药物研发的核心工具细胞,源自大鼠嗜碱细胞性白血病组织,经原代分离、体外克隆筛选及功能验证后建立稳定细胞系。作为兼具 “嗜碱细胞免疫功能" 与 “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 的特殊模型,它既解决了原代嗜碱细胞体外存活时间短(仅数小时)、获取量少且难以大量扩增的痛点,又能精准复现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核心过程,成为研究 Ⅰ 型超敏反应、嗜碱细胞活化机制及抗敏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药理学、变tai反应学等领域,为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疾病的诊疗研究提供关键实验支撑。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RBL-2H3 细胞呈现鲜明的特异性。在形态层面,细胞常规培养时以梭形贴壁生长为主,部分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体直径约 10-15μm,形态均一性较好;胞质丰富,经甲苯胺蓝特殊染色可观察到紫红色嗜碱颗粒 —— 这些颗粒是过敏介质(如组胺、白三烯 C4、前列腺素 D2)的储存库,静息状态下颗粒密集分布于胞质内,当细胞被活化后,颗?;嵊胂赴と诤喜⑹头拍谌菸铮ㄍ芽帕O窒螅帕J克婊罨潭燃跎?,成为直观判断细胞活化状态的形态标志;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分布较疏松,核仁清晰可见(多为 1-2 个),核异型性轻微,既保留了正常嗜碱细胞的功能形态特征,又具备白血病细胞体外长期增殖的特性,可连续传代 30 代以上仍维持核心功能稳定。
功能层面,RBL-2H3 细胞的核心价值集中在三大关键特性:一是IgE 介导的特异性脱颗粒功能,细胞表面高表达 IgE 高亲和力受体(FcεRI),该受体由 α、β、γ 三条链组成,与 IgE 结合后形成 “IgE-FcεRI" 复合物;当加入相应抗原时,抗原会与复合物中的 IgE 特异性结合,引发 FcεRI 交联聚集,进而启动细胞内活化信号通路,最终导致嗜碱颗粒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过敏介质。通过 β- 己糖胺酶释放实验可定量检测脱颗粒率,活化状态下脱颗粒率可达 40%-60%,与体内嗜碱细胞、肥大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过程wan全一致。二是炎症因子分泌能力,活化后的细胞可大量分泌 IL-4、IL-13、TNF-α 等促炎细胞因子,其中 IL-4、IL-13 可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更多 IgE,TNF-α 可增强血管通透性、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共同放大过敏炎症反应,wan美模拟临床过敏性疾病中的炎症级联效应。三是信号通路高度保守,细胞活化涉及的 “FcεRI-Syk-PLCγ2-NFAT" 信号轴与人类嗜碱细胞wan全同源,对过敏反应调控分子(如 Lyn 激酶、SHIP-1 磷酸酶)的应答与体内生理状态一致 —— 例如 Lyn 激酶可促进 FcεRI 信号激活,SHIP-1 磷酸酶则负向调控信号传导,这一保守性让该细胞成为解析过敏反应分子机制的精准模型。
在培养操作与质量控制层面,需重点关注 “维持 FcεRI 表达与脱颗粒功能稳定"。培养基选择上,常规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MEM 培养基,并添加非必需氨基酸与丙酮酸钠:非必需氨基酸可满足细胞嗜碱颗粒合成所需的物质基础,丙酮酸钠能为细胞活化过程提供额外能量;血清需经过低内毒素检测(内毒素含量 < 10EU/mL),避免内毒素非特异性激活细胞导致假阳性结果;若需进一步提升 FcεRI 表达量,可在培养基中添加 50ng/mL 的 IL-4,培养 48 小时后 FcεRI 表达率可从基础的 80% 提升至 90% 以上,增强细胞对 IgE - 抗原复合物的应答敏感性。培养操作时,需使用经 0.01% 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皿(4℃包被过夜),胶原蛋白可增强细胞贴壁稳定性,同时促进细胞活化后的脱颗粒效率;传代流程需轻柔操作:先用不含钙镁离子的无菌 PBS 缓冲液冲洗细胞表面 2 次(钙镁离子可能触发细胞活化),加入 0.25% 含 EDTA 的细胞消化液,37℃孵育 5-8 分钟,待细胞边缘收缩、间隙增大时,立即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用移液器缓慢吹打(避免剧烈吹打导致颗粒提前释放)形成单细胞悬液,按 1:3-1:5 比例接种至新培养皿,24 小时内即可完成贴壁与形态恢复。
质量控制需涵盖 “表型 + 功能" 双重验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 FcεRI 表达率(需≥85%),确保细胞具备活化基?。煌ü?IgE - 抗原介导的脱颗粒实验检测 β- 己糖胺酶释放率(活化组比静息组高 30% 以上),验证脱颗粒功能正常;通过 ELISA 检测活化细胞分泌的 IL-4 含量(每 10?细胞 24 小时分泌≥20pg),确保炎症因子分泌功能完好,全fang位保障细胞符合实验需求。
在科研应用领域,RBL-2H3 细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敏反应机制研究中,科研人员可通过基因沉默(如 siRNA 抑制 Syk 激酶)或过表达技术,观察细胞脱颗粒率、过敏介质释放量及炎症因子分泌变化,明确关键分子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例如抑制 Syk 激酶后,细胞脱颗粒率可下降 50% 以上,证实其为 FcεRI 信号通路的核心激活分子;抗敏药物筛选时,可将候选药物(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按梯度浓度与细胞共孵育,通过检测脱颗粒率、组胺释放量计算 IC??值,筛选有效药物并验证作用机制,如经典抗敏药色gan酸钠可通过稳定细胞膜、抑制钙离子内流,使细胞脱颗粒率下降 40%-50%;过敏性疾病模型构建中,可构建 “RBL-2H3 细胞 - 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过敏介质对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如 occludin、claudin-5)表达的影响,解析过敏性鼻炎中鼻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此外,还可用于食物过敏原筛查,将牛奶、鸡蛋等过敏原提取物与致敏后的 RBL-2H3 细胞共孵育,通过脱颗粒率判断过敏原活性,为食物过敏诊断提供体外检测方法。
不过,使用 RBL-2H3 细胞需注意局限性:其一,细胞虽具嗜碱细胞功能,但仍保留白血病细胞特性,部分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如 Ras/MAPK)与正常嗜碱细胞存在差异,研究结果需结合原代嗜碱细胞或动物模型(如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进一步验证;其二,细胞对过敏原的应答阈值低于体内生理状态(体外低浓度抗原即可引发强脱颗粒),实验设计时需调整抗原浓度,避免过度激活导致结果偏离体内实际情况;其三,长期传代(超过 40 代)可能导致 FcεRI 表达量下降、脱颗粒功能减弱,需定期冻存早期传代细胞(如 P5-P10 代),并在实验前通过功能检测确认细胞特性稳定,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